11月8日,记者从日喀则市获悉,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后1万间房屋的修复加固工作已于近日完成。日喀则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日喀则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将10500多户居民纳入修缮加固范围。优质高效推进私人房屋修缮加固,全面提高人民房屋抗震水平,为千家万户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做好顶层设计和维护加固工作。紧接在耳朵之后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灾区调研情况,听取需求,深入研究,科学提出加固方案和建议。面对一些民房受损、存在安全隐患但未达到重建标准的事实,我们坚持认为“修缮加固不是简单的修缮,而是人民群众家园品质的升级、抗震水平的提高”。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农村房屋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和《高延性混凝土见证取样检验工作指导意见》,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行业部门、国内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论证,明确各项工艺标准和施工程序,根据房屋类型、结构因地制宜推广高延性混凝土技术。该技术以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为基材,掺入体积含量1.5%~2.5%的PVA或PE纤维,形成三维网络微结构,真实抗拉能力为3%~8%,进一步提高私人住宅的抗震性能。
图为日喀则市邀请国内有关部门、行业部门、教育机构科学实验室的专家到受灾家庭进行科学演示。
实行一策一策、分类施策,精准保障私人住宅安全。日喀则市严格按照《技术指南》和《指导意见》的统一标准,完善和细化工作措施。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涵盖维修加固项目、技术路径、实施方式、质量管理、时间管理等“一户一户设计、一户一户规划”,让每一份设计文本都成为人们的“住房蓝图”。
图为日喀则市组织区内外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县联合开展全覆盖“逐村入户”调查
统筹规划,全要素保障,优质高效维护加固完成。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良好的施工组织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日喀则市维修加固点较多,面积广,线路长。市、县、镇、村四级协调整合多方力量。党员约300人各级干部参与维护,加强施工管理,全力协助建设单位加强项目管理过程的全面管理。 “前端现场管理协调+后端技术指导支持”的模式,有效针对“地点分散、入户难、技术推广不到位”等问题。大家参与施工单位克服高原施工中的各种困难,投入数千名施工人员,采取优化施工组织、转移作业等方法,保证了工程进度。
图为日喀则市定日县受灾房屋修复加固施工
为保证技术应用和施工质量的标准化,由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通过“驻场、专业检测”严格把控项目。同时,邀请省内外建筑领域专家、从业人员100余名,对7个受灾县、47个乡镇、977个村进行现场竣工验收,完成私人住宅修缮加固工作。 (中国西藏网记者/赵振宇)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后修复加固数千栋房屋
11月8日,记者从日喀则市获悉,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后1万间房屋的修复加固工作已于近日完成。日喀则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日喀则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将10500多户居民纳入修缮加固范围。优质高效推进私人房屋修缮加固,全面提高人民房屋抗震水平,为千家万户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做好顶层设计和维护加固工作。紧接在耳朵之后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灾区调研情况,听取需求,深入研究,科学提出加固方案和建议。面对一些民房受损、存在安全隐患但未达到重建标准的事实,我们坚持认为“修缮加固不是简单的修缮,而是人民群众家园品质的升级、抗震水平的提高”。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农村房屋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和《高延性混凝土见证取样检验工作指导意见》,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行业部门、国内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论证,明确各项工艺标准和施工程序,根据房屋类型、结构因地制宜推广高延性混凝土技术。该技术以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为基材,掺入体积含量1.5%~2.5%的PVA或PE纤维,形成三维网络微结构,真实抗拉能力为3%~8%,进一步提高私人住宅的抗震性能。
图为日喀则市邀请国内有关部门、行业部门、教育机构科学实验室的专家到受灾家庭进行科学演示。
实行一策一策、分类施策,精准保障私人住宅安全。日喀则市严格按照《技术指南》和《指导意见》的统一标准,完善和细化工作措施。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涵盖维修加固项目、技术路径、实施方式、质量管理、时间管理等“一户一户设计、一户一户规划”,让每一份设计文本都成为人们的“住房蓝图”。
图为日喀则市组织区内外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县联合开展全覆盖“逐村入户”调查
统筹规划,全要素保障,优质高效维护加固完成。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良好的施工组织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日喀则市维修加固点较多,面积广,线路长。市、县、镇、村四级协调整合多方力量。党员约300人各级干部参与维护,加强施工管理,全力协助建设单位加强项目管理过程的全面管理。 “前端现场管理协调+后端技术指导支持”的模式,有效针对“地点分散、入户难、技术推广不到位”等问题。大家参与施工单位克服高原施工中的各种困难,投入数千名施工人员,采取优化施工组织、转移作业等方法,保证了工程进度。
图为日喀则市定日县受灾房屋修复加固施工
为保证技术应用和施工质量的标准化,由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通过“驻场、专业检测”严格把控项目。同时,邀请省内外建筑领域专家、从业人员100余名,对7个受灾县、47个乡镇、977个村进行现场竣工验收,完成私人住宅修缮加固工作。 (中国西藏网记者/赵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