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工厂代购”成为新趋势?

当“去哪儿度假”这个话题出现时,答案不再局限于名山大川。 参观汽车工厂、参观造船生产线、坐在模拟驾驶舱里体验“驾驶”高铁……这些硬核体验正迅速成为许多“新旅行愿望清单”。 近年来,工业旅游热度持续走高,越来越多的“大国重要武器”、工厂车间向公众开放,成为度假旅游新亮点。国庆、中秋双节,不少工业旅游景点人气爆棚。其中,青岛啤酒博物馆八天假期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 从“闲人不进”到“开门迎客”,从轰鸣的发动机到蜂拥而至的游客……“工厂参观”为何成为新趋势? 01 工厂变成沉浸式课堂 使“哈“研发核心技术”有形有形 “这车这么轻,开这么快,会飞吗?” 不久前,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广汽爱安智能生态工厂,由数十名师生组成的参观团被两名解说员包围,互相询问有关车辆知识的问题。这是工业旅游的生动缩影。 站在总装车间上方的观景走廊上往下看,参观者可以看到机器人协同作业,精准地为每辆车安装前后挡风玻璃、座椅和轮胎。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汽车生产,很高兴!”周中学生兴奋的说道。广州中学副校长周文超表示:“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直观地了解我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也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播下种子。” 建筑生产线在风景区,汽车工厂正成为工业旅游热门的“硬核”打卡地。 在北京的小米汽车工厂,游客可以开着汽车走进工厂,亲眼目睹汽车生产的诸多环节,包括每120秒可生产一个报废件的集成大群设备模具;机械臂精确协作,只需几秒钟即可安装车门...... “科技迷”徐先生偷道:“网上看参数和亲眼所见是完全不同的事情,700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景象太酷了!” 参观者中,有汽车爱好者、“科技迷”,还有不少带着孩子的家庭。带着儿子从山东来到这里的张先生分享道:“儿子从小就喜欢汽车,这样的参观不仅让他学到了科技知识,还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望。”乐趣。” 据统计,自2024年4月工厂开放参观以来,累计接待人次超过13万人次。近六个月来,月入场人数已突破10000人。 不仅是智能制造,“大国必备武器”也备受关注。 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游客不仅可以参观中国第一架侦察机和第一艘万吨级液压机的模型,还可以参观码头,亲眼目睹万吨巨轮的建造过程。 参观者除了大饱眼福之外,还可以亲手制作船舶模型,通过互动了解造船原理。 2019年开展工业旅游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18万人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伯英认为,aof工业旅游产生的深层科技知识很容易掌握。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理解和触手可及。 “工业旅游本身就具有科技教育的功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02 美食、购物和“电影制作” 体验与烟花的融合 如果说硬核科技带来的是认知刷新,那么美食体验则带来了整个工业旅游的情感价值。 如今,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一些消费品企业也敞开了工厂大门。 走进江西南昌黄上皇工业旅游基地,游客通过裸眼3D多媒体成像技术,可以观赏到前朝酱油、炖菜的生动场景。 除了在虚拟时空体验大豆文化外,游客还亲手制作鸭丝,品尝鸭脖、鸭翅等红烧美食。基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了超过百万游客。 有游客表示,之所以选择食品工厂参观,是因为这里的品尝、互动体验等沉浸式消费方式满足了当下流行的情感价值。 在广西柳州洛霸王工业园区,配料、配制、灭菌、包装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一袋袋方便螺蛳粉经过层层“关卡”,持续生产。 参观结束后,游客可以漫步在自助体验区,自己选食材、调味、亲手煮一碗专属母乳面,从观众变成了参与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公园已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 类似的触觉和交互体验正在更多工业场景中加速出现。 在上海一家食品公司的生产工厂里,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到了解奶酪的历史背景,近距离观察奶酪制作过程,还可亲手制作披萨;在重庆的一家火锅底料工厂,游客可以炒辣椒、磨花椒、DIY专属火锅底料…… 现代艺术品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老字号也在工业旅游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北京北冰洋伊犁公园就是典型代表。它不仅向游客展示了现代化的饮料和面包生产线,还开辟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制作北极苏打水和制作意大利面包。 公园内还精心再现了怀旧街区。老售楼部、录像室、照相馆、理发店等场景充满年代感,让游客在体验的同时勾起对这座城市的生动记忆。 没有。 22年前,它被“改造”升级为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建于1903年,建于老青岛啤酒厂内,完整保存了百年厂房、发酵罐等德国工业建筑。 21处国家级文物古迹仍在运营,实现了“以遗址为展品”的活体保护。同一空间内,还有啤酒饮料行业首家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为此,博物馆专门为游客设立了游客走廊,确保生产和参观互不影响。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工业1.0的历史文化,还可以看到工业4.0最先进的生产线;不仅可以品尝百年老酵母面包,还能体验沉浸式戏剧之旅……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孙吉说,“开馆以来,我们已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 “好玩又美味”的互动设计标志让工业旅游变得动人、参与、沉浸,将制造过程变成一种充满情感共鸣的文化体验。 除了购物和美食之外,工业旅游也非常“拍电影”。 由工业遗产地改造而成的公园、创意工厂以其粗犷又文艺的行为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打卡地。 北京798艺术区已从一家联合无线电设备厂转变为全国知名的艺术文化公园。在北京首钢园区,昔日的炼铁高炉与科幻游乐园共存,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生产”元素。 类似的创意工厂区还有上海M50创意园、四川成都东郊记忆等。 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项目设计,工业旅游超越了参观生产线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与当代生活方式深度融合。 03 消费者和企业 “走同一条路” 工业旅游一方面与工业生产相联系,另一方面与旅游消费相联系。不仅为消费者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制造”的窗口,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 对于商家来说,工厂改造为“旅游区”,不仅带来门票、文创产品等收入,还有助于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眼见为实”的体验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参观过汽水厂的李女士说:“参观完工厂,亲眼看到产品是如何制作的,心情就会好一些,购买时自然会优先考虑这个品牌。” 工厂现在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可参观的品牌展厅”。 一个不过,开放日不仅仅是打开大门。业内人士指出,工业旅游的关键在于平衡生产安全和游客体验。工厂需要具备相应的验收资质和专业能力。不仅要设计适合不同群体的旅游线路和内容,还要保证安全,让游客不虚此行。 数据显示,全球旅游产值工业产值平均约占旅游总收入的10%至15%。我国目前还不到5%,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行业标准化、高品质旅游。 《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以工业生产场地、生产工艺、工业遗产为基础发展工业旅游,建设拥有一批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工业遗产230多处,省级工业遗产400多处。同时,我国已建成工业博物馆700多个,工业遗产地100多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工业旅游的持续增长,是中国实力和美丽的鲜明体现,也折射出中国“智造”崛起的迷人画卷。当工厂大门向公众敞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机器和工艺,更是一个国家坚实的制造基础和强劲的创新脉搏。制造与体验的“双向冲刺”正在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制片人/李哲 主编/王兴东 撰稿/詹星岑 的一部分内容综合自《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等。 中国摄影/视觉资源版块
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未经允许,请不要转载黑料吃瓜在线-黑料正能量网-黑料爆料不打烊入口的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