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近日,一段“新疆哈密戈壁沙漠‘为人民服务’大字被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新疆哈密戈壁沙漠中“为人民服务”的五字地标,并非自然奇观,而是曾经为空军服务的人工坐标。近年来,一些越野爱好者在哈密戈壁沙漠漂流、玩耍,留下了深深的圆形痕迹。一位博主在当地朋友和爱好者的帮助下,将这座地标建筑恢复了原貌。这个特殊的印记,见证了对中国空军艰难起步的特殊记忆。 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设在新疆哈密。平坦的戈壁滩上没有明显的地标,也没有现代化的卫星定位系统。失去方向就是飞行员经常面临的危险。师生们用“土办法”,用标语打造人工地标。他们用经纬仪、卷尺、铲子刮掉深色的碎石层,露出下面浅色的碱土,然后刻上“为人民服务”等五排巨型标志性文字,完成教学飞行任务。过去,我国一批批优秀飞行员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就包括“两弹一星”工程。尽管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当时人民的精神却很高涨,充满了奋斗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在此时诞生,承载着这一特殊时期的精神印记。时间。他们就像闪亮的精神坐标,指引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飞行员。标志性词语还包括“从斗争中学习”、“排除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等,每条口号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当时人民不畏困难的崇高信念和决心。这些地标性建筑不仅是戈壁滩建设者在与磨难的斗争中留下的唯一智慧,也承载着几代人最初的愿望和激情。六十年的风沙一扫而空,第八航校成为历史。我国的风电变得更加强大。这些地标依然留在这里,这些精神也留在这里,成为对世界的有力誓言。年轻的博主看到地标受损,不自觉地想到了修复的方法,这是一种朴素情感的真诚表达。 60年前,有人在戈壁滩上写下了美丽的汉字,并用了庄严宣言,激励为国奉献的飞行员。今天,也有年轻人用同样热血的善行维护了人民军队的尊严。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龙眼干。在严酷艰苦的环境中,总能写出芬芳温柔的诗意故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回响并没有鼓励更多的人出于好奇驱车前往打卡,而是鼓励克制的观看,恢复不被打扰的宁静和对这片土地的尊重。当一代代人从高处俯视时,仍会清晰地看到这些痕迹,感叹它们历经风沙的洗礼依然完好无损,并为这些标志性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所感动和鼓舞。